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中心小學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信息公示
發布日期:2021-12-20 瀏覽次數:
詳細介紹
一、基礎信息
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中心小學地塊(以下簡稱“地塊”)位于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新聯赤坎村里水鎮中心小學西側地段,地塊占地面積為6084.11平方米。地塊現權屬于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中心小學。2020年,劃撥給佛山市里水中心小學使用,地塊規劃為教育用地,地塊內企業已完成搬遷、拆除工作并做好圍蔽,待下一步開發利用。
地塊東面緊鄰里水鎮中心小學球場與教師宿舍樓,南面隔村道為平整空地(先正在建天成萬和華府項目),西至為赤坎村村居,北隔赤坎路為里水中學。
二、第一階段環境調查結論
根據第一階段的資料收集、現場踏勘及人員訪談等,經整理分析得出如下 結論:
1、目前本地塊內原有廠房已經全部拆除完畢,地塊南部建有一無人居住的臨時時住棚,地塊西部有一條水泥道路,其余區域為雜草和空地,空地上存在少量拆房時殘留的建筑垃圾?,F場植被生長茂盛、未發現明顯的受污染痕跡、殘余化學品或污跡。
2、地塊內的經營企業包括里水紙箱廠和南海區里水德高鞋廠。其中里水紙箱廠生產器械潤滑油的使用可能涉及石油烴 C10-C40 的污染。德高鞋廠粘合工藝使用的黃膠、鞋膠在烘干過程中的揮發可能涉及苯、甲苯、二甲苯、氯乙烯、1,1-二氯乙烷的污染;機械設備運轉過程中使用的潤滑油等可能滴漏造成石油烴的污染風險。
3、地塊周邊歷史上存在新聯-赤坎工業園,雖大部分已經拆除改造,但與地塊距離較近,雖相鄰企業廢水無通向地塊的排污管道,地塊內亦不曾作為相鄰企業固體廢物的存放場所,但地塊與相鄰企業距離較近,地塊周邊企業生產產生的廢氣存在因大氣沉降污染本地塊的風險,經分析(章節 4.7.3)污染因子為銅、鎳、鉛、鎘、汞、苯、甲苯、二甲苯、氯乙烯、1,1-二氯乙烷及石油烴 C10-C40。
4、地塊西部于 1989 年至 2012 年建有配電房,經人員訪談未能確定地塊配電房是否存在變壓器的使用情況,為體現土壤的質量水平,在原配電房處采集的土壤樣品加測多氯聯苯(總量),多氯聯苯不作為本次地塊的特征污染因子。
5、經分析,地塊內可能存在的潛在關注污染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氯乙烯、1,1-二氯乙烷及石油烴C10-C40,潛在關注區域為里水紙箱廠的原輔材料倉庫、模切、開槽、粘合、打包車間、固廢存放倉庫;南海區里水德高鞋廠的夾幫車間、車縫車間、打粗、黏合車間、固廢存放倉庫;。根據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規范要求,本項目存在潛在污染區域,需進行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地塊內的土壤和地下水進行采樣分析,辨明土壤是否存在污染,為地塊開發利用提供科學參考。
三、第二階段環境調查結論
第二階段土壤環境調查主要通過采樣分析進行,地塊內共布設6個土壤采樣點,同時在地塊外上游、下游區域各布設一個土壤對照點取表層樣品分析,編號為,監測因子為pH、水分、《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規定的45項必測項目(重金屬7項、揮發性有機污染物27項以及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11項)和石油烴(C10-C40),部分點位加測多氯聯苯。
地塊內共布設3個地下水監測井,同時在地塊上游布置1個地下水對照監測井,監測因子為監測因子為pH值、濁度(渾濁度)、可萃取性石油烴(C10~C40)、鎳、砷、銅、汞、鎘、鉛、六價鉻及特征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總量)、氯乙烯、1,2-二氯乙烷,其中U2、U4加測多氯聯苯(總量)。
(1)土壤
初步調查進行了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及無機物的檢測。通過對比分析得知,本次調查土壤樣品含量均低于《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36600-2018)一類篩選值;無須對目標地塊重金屬及無機物、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及石油烴開展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相關工作。
(2)地下水
地塊地下水樣品監測指標中,除渾濁度及部分點位pH檢出限值不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 類標準;其余指標檢出值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限值。
調查地塊所在區域不屬于地下水飲用水源補給徑流區和保護區,且所在區域均已供應市政自來水,不使用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所以不存在飲用地下水暴露途徑。因此不作為本地塊環境調查和風險分析的關注污染物。不需要對地下水啟動下一步調查工作。
四、結論
經對地塊歷史資料的調查分析、地塊采樣檢測結果的綜合分析,地塊內土壤采樣點各檢測項目均不超過風險評估篩選值,地塊內土壤環境質量處于良好水平。地下水渾濁度指標超標,建議后續發開過程中不利用地下水。在此基礎上,地塊符合科研教育用地要求,建議結束地塊調查工作。